首页/新闻/详情

美妆职业打假人要凉了?

2025-08-15
日化品
中国
收藏
分享
想解锁完整内容?立即免费注册,还能享受1小时专家咨询服务!
*本文为「青眼」原创内容

文|青梅

 
最近,又有美妆品牌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了。
8月12日晚,范冰冰发布视频表示,2024年8—12月,FAN BEAUTY被职业索赔人以“面膜内有异物”投诉举报至市监局,并公开发布视频至社交平台,要求多倍赔偿。视频称,经品牌调查组调查确认,系蓄意索赔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同在本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指出非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产生的投诉,不予受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此举将有效遏制恶意打假行为,以打假为业的职业投诉人将面临政策壁垒,但也有观点认为,新规压实了各主体之间的责任,便于打假人提高效率。
职业打假类投诉举报或不予受理
据范冰冰视频显示,某首次下单的用户,大量购买FAN BEAUTY龙血面膜后,立即以“面膜内有异物”提出索赔要求。经品牌调查核实,该用户在2024年8-12月期间,4次在某宝、某东购物平台下单后均以“异物”为由要求赔偿,累计索赔金额2.47万元。
截自范冰冰小红书
最终,FAN BEAUTY考虑用户为高校在读学生等种种情况,品牌决定不对外披露用户身份信息,保留法律权利但暂不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年来,化妆品行业多次遭遇“职业打假人”“职业索赔人”事件,尽管品牌第一时间回应,但在化妆品行业,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品牌声誉造成影响,也给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了挑战。国家政府同样已经关注到了这一问题。
本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文件称,为适应市场监管新形势新要求、提升投诉举报处理质效、助力优化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总局近日组织修订规章《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形成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截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办法》中明确指出,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不予受理。这意味着,那些打着保护自身权益旗号,实则反复、大量进行恶意投诉举报的职业打假人,不再有可乘之机,市场监管部门将不再受理相关投诉、举报。
那么,“生活消费需要”应当如何界定?
市场监管总局在《办法》中明确列举了5种不属于此类投诉的情形。
同时,为清晰判定“生活消费需要”投诉,《办法》列出了5种不属于此类投诉的具体情形,包括:
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数量、次数、频率等明显不符合商品保质期或者消费者通常消费习惯的;
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投诉的问题仍然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
同一投诉人对同一经营者短期内大量投诉,或者不同投诉人恶意串通分别消费后分别投诉同一经营者的;
受雇于他人或者冒用他人名义投诉的;
其他不属于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形。
对于更为恶劣的行为,《办法》也作出了严格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处理投诉举报过程中,若发现投诉举报人通过夹带、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骗取经营者的赔偿或者对经营者进行敲诈勒索的,对投诉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对举报不予立案,已经立案的终止办理;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移送公安机关等部门处理。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刚表示,“从现有征求意见稿上看,市场监督管理局可能会彻底不受理职业打假人的投诉和举报。”
另有美妆行业资深人士更是直接表示,新规很明显是针对职业打假,“不仅仅是企业对职业打假困扰,政府监管机构也长时间接到类似投诉、举报,对他们工作来说也是一种困扰。”
其认为,新规的出台,有助于市场监管部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中去,而不是被职业打假人的恶意投诉所牵绊。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新规可能有利于职业打假人提高效率,“电商时代,消费者常被平台与商家当皮球踢。旧规下,该找平台还是找网店‘常成糊涂账’。而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可将投诉移交平台住所地部门,后者不得拒收,压实了平台责任,职业打假人循线追击的效率可能会提高。”
多地区、部门接连发布新规

打假索赔之路到头

青眼了解到,在《办法》公布前,已有部分省市级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发布规范职业索赔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何为日常生活消费所需,针对投诉举报明确了哪些情况不予受理。
如2024年7月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就规定“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各省市地区、部门对于职业打假人新出台的规范、政策,发现在一年内至少有4个市级单位明确出台了类似规定,并进一步细化了投诉举报的不予受理标准,或是恶意投诉的具体认定标准。这些规定不仅遏制了恶意索赔行为,也为合法维权提供了清晰指引。
以广西南阳市九部门发布的关于《依法规范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暂行规定》(下称:《规定》)为例,对同类商品或服务进行大量频繁投诉,且投诉内容显著专业化,呈现重复性、格式化特点、利用信息网络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不同投诉人通谋分别消费后分别投诉同一经营者等14种情形可认定为“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形”,对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做出不予受理决定。
此外,《规定》还列出了12种可以认定利用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而一旦认定为上述行为,则依法不予立案,并固定证据依法移交公安部门。
除明确出台法规外,青眼注意到在《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中,明确提到,“对职业打假人向我市经营主体恶意索赔行为,不予受理267件,被列入黑名单143人。”
截自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美妆职业打假人周某、食品打假人杨某、纪某等多名“职业打假人”被抓被查。这都足以说明,国家层面对规范投诉举报行为的重视已达到新高度,正严厉打击披着维权外衣进行恶意敲诈的职业打假行为。
美妆行业苦“职业索赔人”已久

作为消费者关注度高、产品成分与宣传合规性要求严格且易引发争议的领域,美妆行业一直是职业打假人“紧盯”的重点目标。“基本上所有国货美妆品牌都曾遭遇过‘被打假’的情况。”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货美妆品牌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她看来,当前化妆品销售渠道广泛、法规政策日趋严格等因素造成了“时间差”。“有时我们的产品已经停产,但某些地区或个别店铺仍在销售,可能导致产品过期或某些成分含量、使用标准不符合现行规定,这时职业打假人便‘闻风而动’,他们并非真正在维护正义,而是借此进行威胁。”
另有化妆品工厂负责人也对青眼表达了类似观点,“化妆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打假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购买到任一品牌化妆品,打假成本较低。
同时他也指出,“化妆品行业透明度高,相关法规繁多且明确。打假人稍加学习,便能轻易套用相关条款。对他们而言,学习成本很低。”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美妆行业成了职业打假人频繁“光顾”的领域,令行业苦不堪言。
不得不承认的是,长期以来,美妆职业打假人在行业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一方面,早期部分职业打假人凭借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起到了监督作用,成为监管力量的有力补充,提升了市场透明度,更好地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职业打假人逐渐异化。他们不再单纯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为目的,而是将打假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法者,治之端也”。从长远来看,美妆品牌、职业打假人,乃至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或许会继续“纠缠”,但随着国家层面对规范投诉举报行为的决心和行动不断加强,告别“以打养打”的草莽时期,建立更为透明、规范的美妆市场生态或许就不远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送邮件至cosmetic@cirs-group.com

妆合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妆合规"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妆合规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妆合规"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妆合规",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妆合规联系。

妆合规化妆品一站式数字化合规服务平台
服务热线:
0571-8720 6555
x
妆合规是由瑞旭集团出品,面向化妆品行业的一站式数字化合规服务平台。基于可靠的化妆品原料毒理和法规标准数据库、便捷的配方审核、宣称审核及安评报告生成工具、专业的咨询及检测服务,帮助化妆品企业加速产品研发上市、降低合规风险
推荐使用最新版 Chrome浏览器
Copyright © 2025 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IRS Group)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30637号-1